和讯财经端 注册

日媒称中国人爆买理财产品:恐成"影子银行"加剧金融风险

2017-04-18 08:06:09 参考消息 
  日媒称,走在中国的街头,肯定会看到理财产品的广告。在日本的证券公司柜台等处也能看到投资信托的海报。相比起来,中国的广告多为手写,预期收益率非常诱人。“1个月、收益率4.27%、低风险”,“投资期限120天、收益率4.9%、高端客户专享”,这些类型的理财产品很受欢迎。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17日报道,理财产品类似于在银行销售的投资信托。有时指的是面向个人的投资商品整体,为加以区别,很多时候被称为“银行理财”。

  据调查公司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的理财产品金额达到27万亿元,是日本投资信托市场的4倍。此外,面向富裕阶层的信托产品达到18万亿元,主要由证券公司销售的基金达到26万亿元。在爆买的同时,中国人在资产管理上并不偷懒。

  在理财产品金额不断增加的背后存在巧妙的营销。银行的1年定期基准利率仅为1.5%。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达到3.8%左右。投资期限为1年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约4~5%。此外,有的理财产品还可以配合企业的财务结算期,有大型银行称“也会有专门针对企业的产品”。

  投资期限为十多年的保险的预定收益率为6%左右。如果是P2P网贷平台,收益率可达8~12%,但风险较大。报道称,中国股市不知何时会发生震荡,房地产价格过高可望不可即。由于期限、风险和投资额的不同,各种理财产品形成了共存。

  从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来看,投向债券、短期金融产品和现金存款占3/4。那么,这么做有没有问题呢?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为提高收益率,有时会通过回购交易提高杠杆率。此外,银行有时将通过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借给信用等级低的企业。“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这一真相不明的投资对象占到理财产品总资产的16%(约4.33万亿元)。

  如果银行不愿看到不良贷款增加,将劣质融资归入理财产品,这实际上就成了影子银行。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存在阴影,这一点不分中外。

  

资料图片:市民在上海一家银行网点内等待购买理财产品。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资料图片:市民在上海一家银行网点内等待购买理财产品。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国投资者9万亿美元买理财:盲目坚信政府会兜底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投资者花费9万亿美元购买理财产品和类似的产品,他们的共同假设是,如果他们的投资出现问题,政府会伸出援手的。

  据彭博社网站4月11日报道,和中国的许多个人投资者一样,杨茉(音)并不清楚占她个人财产很大一部分的理财产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说,其实搞明白也没有什么意义。她解释说,理财产品固然对所有风险资产进行投资,但政府永远不会让大型理财产品崩盘。

  现年29岁的杨在北京从事公关工作。她说:“这不是中国政府的做法,它甚至不是中国的文化。”

  报道称,这种情形在中国很常见。储户花费9万亿美元购买理财产品和类似的产品,他们的共同假设是,如果他们的投资出现问题,政府会伸出援手的。哪怕在2月份有新闻爆出决策者正在起草规定以阐明国家担保并不存在,杨仍然无所畏惧。她说,她只会在一种情况下把理财产品中的钱取出来,那就是这些产品出现损失,而那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杨对政府救助的坚定信念表明,当局在设法降低中国金融系统的道德风险并提高风险定价的过程中面临两难境地:或许只有发生重大的理财产品违约事件才能把投资者从自满情绪中摇醒,那种事件将给日益依赖理财产品进行融资的银行造成破坏。

  在香港办公的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郝红说:“只有在一款理财产品高调违约后,投资者才会开始担心自己的钱。”尽管郝红把理财产品的数量大增定性为终将破裂的“泡沫”,但他说不大可能会立即出现损失,因为决策者正集中精力维持市场稳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今年会一帆风顺。随着中国央行上调利率、以推动金融去杠杆之际,理财产品――它是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正受到挤压。这不仅对使用借来的资金实现固定收益目标的理财产品构成压力,同样给中国债券市场――即理财产品的最大资金流向――造成沉重负担。

  郝红说,当理财产品遇到问题时,银行会尽力让投资者收回本金,因为他们担心一项失败产品会造成名誉损失。但是到了某一时刻,理财产品的资金缺口或许太大,以至银行无法承受,从而迫使决策者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允许出现损失。

  报道认为,如果新的规定草案值得借鉴,那么干预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小。熟悉相关事宜的消息人士今年2月说,监管者正在研究措辞、以阐明不存在关于资产管理产品的国家担保――资产管理产品包括理财产品、信托、共有基金以及其他产品。

  报道称,这部分投资的庞大规模显示出北京为何渴望打消投资者对政府救助的想法。中国证监会和彭博社汇总的数字显示,截至去年6月,资产管理产品的总额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80%。

  理财产品是资产管理产品的最大一个类别。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理财产品的资金总额已达到约29.1万亿元人民币。它同样也是最被中国储蓄者普遍视为零风险的产品。

  报道称,尽管理财产品对公司债、股票和房地产等易波动的资产进行投资,但它们的回报却异常稳定。在2015年到期的超过18.1万款理财产品中,只有44款产品出现损失,而其中大多数都是由外国银行出售的。总部位于成都的研究公司――普益标准说,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承诺约4.3%的年化收益率,而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

  尽管几乎看不到对理财产品进行救助的公开迹象,但中国人民银行曾表示,当理财产品兑现收益目标有困难时,发行它们的银行通常会把缺口补上。

  现年35岁的方薇薇(音)在上海的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她把个人存款的约90%都放在理财产品中。她说:“大银行似乎有足够的能力弥补潜在损失。至少我认为我的本金应该是安全的。”(编译/冯雪)

  

资料图片:参观者在理财博览会上观摩和咨询。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资料图片:参观者在理财博览会上观摩和咨询。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看全文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日媒称中国人爆买理财产品:恐成"影子银行"加剧金融风险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