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香菱的结局不能证明胡适的观点

(2017-04-17 16:56:27)
标签:

高鹗

后四十回

分类: 反看红楼梦
       胡适先生根据有些人物的命运结局与第五回中判词“全无照应”,因此判定《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故事是高鹗所补,尤其是香菱的结果,按照这个人物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明明的要香菱被金桂折磨死,后四十回里却是金桂死了,香菱扶正:这岂是作者的本意吗?”
       后四十回里香菱的命运结局,确实跟判词不一致。这是事实。但以此证明后四十回的故事不是曹雪芹本意,理由不充分。为什么?让我们分析来看。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香菱的命运实在悲惨,小小年纪就被歹人拐走,连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爱自己的人,那人还被打死了;一个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的女子,嫁给了一个胸无点墨的呆霸王做小老婆。这已经是“平生遭际实堪伤”了。最后还要  让她在薛蟠娶了大老婆之后被折磨致死,这个女子的命运实在是没法儿再糟糕了。
       八十回的作者在最后定稿时,很可能想这样处理香菱的结局。或许,在“石头”的亲属中,确有一个这样命运的原型。在大清朝的法律里明确规定:一家之中,妾的地位必须低于正妻:“妻者,齐也,与夫齐体之人;妾者,接也,仅得与夫接见而已。贵贱有分,不可紊也。”(《大清律集解附例卷之六》)在大清朝,处于准奴婢地位的妾,被正妻奴役是天经地义的,受正妻折磨而死,也是很常见的。在《红楼梦》里,已经有一个被正妻折磨而死的尤二姐了。所以,让香菱死于金桂之手也是顺理成章的。但这可能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曹雪芹原来是想给香菱这个天真淳朴的女子有一个美好的归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作者原本是喜欢香菱这个人物的。为塑造香菱这个美好的形象,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终于让她成为一个“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注:庚辰本第四十八回脂批)的完美女子,因此,她也成为了贾宝玉“痴情”的女子之一。作者安排薛蟠错调情挨一顿揍,然后为遮羞脸儿出门做买卖,就是为了给香菱制造一个住进大观园的机会,继而贾宝玉才得以接近她,才有给她献一次殷勤的机会。作者既然这么喜欢、同情香菱,怎么会忍心让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从头到尾都那么倒霉呢?
      其次,香菱的人品决定她不应该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纵览小说对于香菱这个人物的刻画,除了“呆”之外,还能找出这个女子有任何一点儿令人讨厌的缺点吗?也恰恰是因为“呆”,才使得贾宝玉对她的情感成了单相思。她思想纯洁,没有犯“情”的“错误”,完全不像黛玉、妙玉;她的品行端正,没有犯“淫”的“罪行”,与秦氏、二尤也截然不同。按照曹雪芹塑造其他女子性格与命运的逻辑“公式”来套,香菱也不应该得到一个具有“惩罚”意味的结果。
      第三,曹雪芹曾经暗示过香菱的命运,并不那么悲惨。证据在第六十三回。在这一回里,作者公开宣布了香菱苦尽甘来的结果。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诸女子玩儿“占花名儿”的游戏。香菱掣的一根是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四字,上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连理枝、并蒂花,都是寓意恩爱夫妻的。如果把这里的夫妻解释为薛蟠和夏金桂,恐怕太离谱了:此时金桂还未进薛家门,谈不上“连理枝头花正开”。因此,“连理枝头”、并蒂花说的只能是薛蟠和香菱。这句诗还可说明,在娶进夏金桂之前,薛蟠对香菱还是不错的,尽管他是个胸无点墨的呆霸王,但还是很会怜香惜玉的。要么香菱怎么会在斗草游戏中找来一枝“夫妻蕙”?说明在她的潜意识里,对夫妻生活是满意的,她对薛蟠也是有感情的。君不见:当薛蟠被柳湘莲打得浑身是伤、卧床不起的时候,香菱眼睛都哭肿了?所以,女伴儿笑她:“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听了,红了脸,起身要拧她。说明这句玩笑话搔着了香菱的痒处。
      “连理枝头花正开”,出自宋代朱淑贞的诗,《惜春》: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长为主,
        莫遣纷纷落翠苔。
       从整首诗来看,固然预示着香菱在夏金桂娶进门之后的不幸遭遇,但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愿望。青帝,是神话中的春之神。愿教青帝长为主——希望永远是春天,让并蒂花永远开放,不受外界风雨的摧残。所以,后来的情节发展,让夏金桂玩火自焚,让薛蟠回心转意,让香菱苦尽甘来,完全符合作者此时的心愿。这样一来,香菱的结局,就不再是凄惨悲哀的了。“联春绕瑞”,这四个字多么吉祥喜庆啊,不就是“青帝长为主”的注脚么?它所预示的,是幸福和美好,哪里有半点“香魂返故乡”的不吉之兆?——第六十三回,可是在八十回之中啊,没人否定这是曹雪芹的写的吧!但是,也跟第五回里判词规定的不一致呀!
      其实,在八十回本里,判词跟人物结局不一致的,不仅一个香菱,还有秦可卿和柳湘莲。秦可卿的下场结局如何被改变众所周知,是畸笏叟“命令”曹雪芹改的,柳湘莲的命运轨迹,却是掌握在曹雪芹手中的。第一回中的《好了歌》中唱道:“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本脂砚斋侧批:“柳湘莲一干人。”如此说来,柳湘莲父母在时家教是不错的,后来父母过世,他便做了强盗。可是,从小说中能找到柳湘莲做强盗的证据么?连个当强盗的影子也没有。
       既然曹雪芹能改变秦可卿、柳湘莲的命运,自然也可以改变香菱和其他所有人的命运。而且,小说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小说没有最后完成之前,一切都是变量、都是不确定的。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最后结果有违作者初衷,这种现象在别的小说作家那里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更何况曹雪芹没有完成这部小说就去世了呢!——所以,香菱最后的命运结局是否跟判词一致,不能证明胡适先生“后四十回的故事是高鹗补做”的观点。
      高鹗完成了后四十回的编辑工作,使我们今天能看到一部完整的《红楼梦》,从这一点说,高鹗功不可没。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曹雪芹对后四十回拥有的著作权。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故事同样出自曹雪芹之笔。

0

阅读 评论 收藏 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