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加载中...

荐

希特勒的终极杀器,怎么成了美国的登月运载工具?

2017-04-16 22:24:49

作者:科西嘉人

1969年7月21日,全球六亿观众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永载史册的一幕:经历了长达75小时的太空飞行之后,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静海的一角留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之时,全世界都为之欢呼雀跃。

然而此时此刻,却很少有人知道此次登月的幕后功臣——那位毁誉参半的美籍德裔火箭和导弹专家布劳恩,他的一生曾先后为两个国家效劳,是他一手设计了搭载阿波罗系列飞船的“土星”5号超大推力运载火箭,为美国宇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正是他为虎作伥,在二战期间为纳粹德国设计了著名的V1、V2导弹,对同盟国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那么希特勒的神兵利器究竟如何成为美国的登月运载工具呢?这要从二战德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说起。

1933年纳粹党上台之后,大力整军备武,次年德国投资3亿马克在波罗的海乌泽多姆岛附件的一个叫佩内明德的渔村,秘密筹建了一个大规模的火箭研制基地,该基地有两位主要负责人,一位是基地司令官多恩伯格,另一位就是刚刚以一篇《推力为140千克和300千克火箭发动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论文而获得柏林洪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布劳恩。

布劳恩于1912年3月23日出生在德国东普鲁士维尔西茨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担任过魏玛共和国的农业部长,母亲会说6国语言,爱好音乐、文学和天文,在父母的影响和悉心教育之下,布劳恩自幼聪慧过人,13岁那年,他阅读了奥地利科学家奥伯特所著的《飞往星际的火箭》一书后,就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火箭专家。

1930年,18岁的布劳恩考入柏林理工学院,不久便通过他人介绍成为奥伯特的个人助手,随后在其领导下开始从事德国最早的“微型”1号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试验工作,并加入了奥伯特担任主席的德国宇宙旅行协会,这一段经历为其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2年,布劳恩从柏林理工学院毕业并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柏林洪堡大学继续深造,后获得博士学位,终于成为德国火箭导弹研制团队的中流砥柱。

佩内明德基地负责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轨迹为抛物线型的弹道式火箭。该基地先后研制出A1至A4四个型号的火箭,1942年10月13日,具有实战功能的A4弹道式火箭试验成功,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V2导弹,仅过了两个月,布劳恩等人研制的另一种飞航式火箭又获得了成功,这种火箭后来被命名为V1导弹。

V1导弹射程为240千米,飞行高度200—2000米,搭载700千克重的弹头;V2导弹全重约13吨,射程320千米,飞行高度可达到100千米,这两种导弹均采用惯性制导方式。 德国军需部长施佩尔在得在知V1和V2导弹研制成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立刻下令将该两型导弹列入优先安排生产的武器计划内,1943年和1944年,V1和V2导弹分别列装德国国防军,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支导弹部队由此诞生。

装在发射架上的V2导弹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实施“霸王行动”,在法国诺曼底大规模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绝境。面对如此困境,希特勒这个一向拥有钢铁雄心的男人依然斗志昂扬,为了力挽狂澜,他孤注一掷,祭出了被他称之为“复仇武器”的杀手锏。

6月16日,德军首先用V1导弹对英国首都伦敦及其郊区发起突然袭击。当天凌晨两点,一阵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划破了伦敦寂静的夜空,南郊卡门地区首先遭到了导弹的袭击,人们起初以为是德军飞机被击落了,后来在现场看到地面上有一个大坑,周围到处散落着烧焦的金属碎片,却没有发现飞行员的尸体。伦敦南郊又落下了几架这样的“飞机”,英国人这才意识到这是德国人发明的新式武器。

从6月至9月,德军共发射V1导弹9017枚,虽然由于技术原因,有2000余枚导弹未能飞抵目标,但大多数导弹还是成功突破了英国的防空火力网并击中了目标,使得英国各大城市,尤其是伦敦遭到严重破坏:6月18日,惠灵顿军营被一枚V1导弹击中,死亡121人;数天后,空军部大楼又遭到袭击,198人被炸死。6月底,已经有1800人死于导弹的袭击之下,到7月5日,死亡人数增加到2500人。到了9月份,整个伦敦一共有25511幢房屋被导弹炸毁,死伤者达21393人。

从9月8日开始,德军又以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V2导弹对英国进行更为猛烈的攻击,从第一批V2导弹从荷兰的瓦沙那尔森林地区发射算起,到次年3月27日盟军攻占该地为止,德军共向英国发射V2导弹1115枚,另有2050枚攻击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列日等盟军控制的重要城市、港口和集结点,仅在英国就炸死炸伤9209人。

高速俯冲中的V2导弹(远处闪电状痕迹)

虽然有一些导弹并未击中目标,但是没有一枚V2导弹在空中或地面被截击,面对这种高空高速的全新武器,英国人束手无策,没有任何办法进行预警和拦截,只能徒叹奈何。导弹的袭扰使得整个英国人心惶惶,搅得人们坐卧不安,从6月至8月,共有145万人被迫从伦敦疏散出去,导弹袭城战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冲击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V1和V2导弹虽然逞凶一时,却最终未能挽回第三帝国覆灭的命运,但导弹作为一种新式武器,对战争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已初露端倪。艾森豪威尔在其回忆录中写到:“当时德国人如果提早六个月完善这些武器并使用它们的话,我们要进入欧洲将是极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美国人把获得德国火箭技术与相关人才作为进军德国的一向极为重要的任务。美国军方为此专门制定了代号为“回形针”的行动,派遣专家随美军一起进入德国腹地搜寻火箭专家,务必要赶在俄国人到来之前获得这批“宝贵财富”。

1945年4月底,一个由36位专家组成的军方调查团前往德国,团长就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冯卡门,而其中的火箭小组组长就是冯卡门的得意门生、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向美军44师投诚时的布劳恩,当时他正好遭遇一场车祸,左臂还绑着石膏 

在战争期间,希特勒在德国中部的哈尔茨山区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兵工厂,在濒临失败之际,他下令将大量科学家集中于此,改进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动机,并准备大批量生产V2导弹,企图做最后的顽抗,但盟军的迅速推进使该计划彻底破产。

1945年4月,布劳恩从佩内明德火箭基地撤退到哈尔茨地下工厂时,私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没有听从上峰的命令销毁所有导弹资料,而是将重达十四吨的珍贵的火箭技术图纸以及V2导弹相关科研数据资料都隐藏在了哈尔茨山区的一个废弃的矿井里,因为他深知,这些资料将是他未来与盟军交涉的重要筹码。

5月2日,布劳恩率领包括他弟弟马格努斯在内的126名德国火箭专家在慕尼黑城郊向美国陆军第44步兵师投诚,他在投降时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虽然战败了,但是却开创了全新的战争模式,你们找我,就是为了得到这项技术。”布劳恩的投降使美国人如获至宝,当天夜里美军便派出特工用专机将布劳恩及其助手秘密送往美国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而其他人连同100枚V2导弹和相关技术资料也被迅速运往美国新建的白沙试验基地。

随后,在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安排下,钱学森亲自审问了布劳恩和他的得力助手、V2导弹发射理论负责人和设计超音速风洞的科学小组领导人赫尔曼。此后,布劳恩专门撰写了一份名为《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的书面报告,这份报告的详细内容至今仍作为绝密档案始终没有对外公布。

此外,冯卡门和钱学森还发现了德国空军隐藏在布伦瑞克郊外森林里的“戈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钱学森不仅查验了研究所,还花费大量时间检验高速风洞、实验室和工厂等50多处伪装良好的建筑物,并撰写了多份相关的研究报告。

在美国个人办公室内的布劳恩 

在美国人紧锣密鼓地网罗德国一流科学家的时候,俄国人也不甘落后,苏联内务部派出以基伏罗夫和萨布罗夫将军为首的特别工作小组,前往德国搜寻各种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搜集有关导弹的技术资料和相关重要设备。不过,俄国人最终还是来迟一步,在人才方面收获有限,只获得一些二三流的火箭专家,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到在佩内明德基地负责制导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格罗特鲁普。

此外,苏联还获得了200枚V2导弹。苏联将这批科学技术人员以及各类熟练工人连同家属一共6000余人全部运往莫斯科郊区以及塞利格湖的戈罗冬里亚岛上,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第88研究所,以格罗特鲁普为德方专家组组长,对V2导弹进行改进,并研制开发苏联自己的导弹武器。1947年10月,苏联以V2导弹为蓝本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国产R1弹道导弹成功进行了首次试射。

1945年9月20日,布劳恩等一批最高级别的德国科学家被送到美国特拉华州的纽卡斯尔基地,后又被转移到德克萨斯州的布里斯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本来计划能获得100名左右的德国顶尖科技人才,但最终却有700多名德国各门类技术人才愿意为美国效劳。

此后,布劳恩被安置在美国陆军装备设计研究局工作,1955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在美国最早的战术导弹“红石”和“中士”的基础之上改进设计了“丘比特-C”运载火箭,该火箭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送上太空。而在此之前的1957年10月4日,苏联已经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一号”,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激烈的太空竞赛正式拉开了序幕。

1961年,布劳恩成为美国的总统科学顾问,而他在二战之后的巅峰之作则是著名的“土星”5号超大推力运载火箭,这是一种三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全长110.6米,直径10米,起飞重量2840吨,能将100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或者将50吨重的飞船送上月球,它是仅次于苏联能源号火箭的第二大推力运载火箭。

搭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

从1967年至197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和“天空实验室”两项太空计划中曾13次发射使用该型火箭,并前后6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阿波罗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其中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首次登月,终于使得美国人彻底消除了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1961年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以来长久积压在心中的阴霾。

“阿波罗”系列太空计划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同苏联决战宇宙之巅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其航天技术一举超越苏联,一骑绝尘,独步全球。

发射中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 

布劳恩也因此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并一度出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副局长,但是二战期间为了生产他设计的V1、V2导弹而导致大批奴工死亡,以及导弹袭击所造成的大量平民伤亡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并且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饱受诟病。

布劳恩与土星5号所用的F1发动机

1972年他辞去公职,担任费柴尔德公司在马里兰州的空间工程科研所的总裁。1977年6月16日,布劳恩因患肠癌病逝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的一家医院里,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却也备受争议的一生。

更多军史好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冷热军事史


阅读(0) 评论(0) 收藏(0) 转载(0) 举报
分享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0条评论展开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后
冷热军事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4,841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